马原展示

Tags
运用我们已有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它们经过几个阶段?思考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变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是?
主题: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看资本主义的阶段性发展
目录: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到底经过几个阶段?(分阶段的依据)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时期
(三)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时期
(四)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五)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变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是?
(一)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变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二)为什么是?
(1)从原理上分析
(2)从实际过程中分析
(三)总结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
(一)到底经过几个阶段?(分阶段的依据)
资本主义起源于十六世纪的欧洲,它发展的历史进程究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客观实践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十九世纪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只有两个阶段,即十六至十八世纪的工场手工业阶段以及后来的机器工业阶段。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蒸汽机的使用推广之后,作为现代第一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蒸汽化浪潮使资本主义发展到机器工业阶段,这时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逐步激化,资本主义就会陷入灭顶之灾。当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判了资本主义的死刑: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同少数资本家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以及由此派生的劳资两大阶级、宗主国统治阶级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等)
到了二十世纪,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做资产阶级革命阶段,指十八世纪以前,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之后,新兴资产阶级要夺取政权,要推翻封建贵族阶级的统治,第二阶段就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开始了资产阶级统治,同时实现了蒸汽化的科技革命,大力扶植、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把这一阶段叫做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又带头掀起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列宁把这一阶段称为垄断资本主义,又叫帝国主义。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最后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有1640年和1688年的英国革命,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的法国革命等)
(列宁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有五个显著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的高度,以至造成的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为金融资本,形成了金融寡头;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全部分割完毕。这五个特征都使资本主义的矛盾加剧,一定会灭亡。所以列宁说,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寄生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垂死的资本主义。)
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带头掀起以电子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等等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中外理论界几乎是一致的看法,都认为这场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又进入一个新阶段即第四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国内理论界多数人认为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称国家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这个新阶段的资本主义虽然有新的变化,但是它的基本矛盾没有消失,资本主义仍然不可避免地要灭亡、要过渡到更高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本次展示中,我们综合了多种观点,将资本主义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来讨论。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萌芽时期
资本主义萌芽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建立于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生产关系不再适合于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逐步形成。
  • 在14世纪和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如意大利北部的佛罗伦萨就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并在16世纪西欧一些国家具备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
  • 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引起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和为期两个多世纪的重商主义,对西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市场的剧烈扩张使得还处于幼年时期的工厂手工业迅速发展。
  •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在欧洲起到了重要的思想解放作用。
(三)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力也迅速得到发展,然而落后的封建主义关系已经无力调整陷入僵局,封建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上层建筑被广大农民劳动者的力量严重动摇,资本主义在暴力斗争下,就领导早期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当然,早期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是充满曲折的。在之后的很长一个时期,革命与反革命、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并没有停止。1649年5月议会宣布共和国成立,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标志,它第一次宣告在欧洲的一个大国中初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直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才确立了反映新的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共同利益的君主立宪制度。
这个政治制度有了,这个先进的生产关系有了,但是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这一阶段一直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并没有立即建立起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力,它们沿用的还是封建社会母体内成长起来的现存的社会生产力。那我们知道,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那么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原来是怎么提高的呢?他们这些资本是怎么积累起来的?
在经济上,它们主要是依靠政权的强制力量,进行在国内以“圈地运动”和在国外以疯狂的殖民掠夺为主要形式的“原始积累”。资产阶级是以血与火的文字写就了它们经济发展初始阶段的历史。马克思曾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新兴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将社会的生产资料以及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将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剥离,经营雇佣、进行殖民贩卖。疯狂的、罪恶的掠夺使资本主义迅速积累起原始基础,资本主义膨胀式地加速发展。
(四)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马克思指出:“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70年代左右,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西方点燃,这不仅是一次巨大的技术变革,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突破了落后的农耕生产方式,摆脱了封建的羁绊,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壮大了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确立主体地位,打开世界市场。资产阶级革命得以深化,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并逐渐统治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我们以英国为例,来看一下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社会内部的显著特征。
1、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专政建筑在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
以英国为例,工业革命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棉纺织业的技术变革,完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前后半个多世纪,实现了飞速发展的生产力和生产的日益社会化。以英国煤产量为例,1700年仅二百一十万多吨,1795年达一千万吨,1854年增至六千四百多万吨;铁产量,1720年为二万五千吨,1796年为十二万五千吨,1840年达一百四十万吨。大工业从此置于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统帅之下,胜利了的资产阶级,正是凭借这强大的物质力量,巩固了革命成果,加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基础。
2、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国范围扩展,确保资本主义大工农业的胜利。
十八世纪中叶,英国还是以农业为主,而且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优势。虽有传统的毛纺织工业,但均为古老的工业组织形式,并大都集中于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地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全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改变了工业生产分布的不合理状况和工农业的比重;新兴工业城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激增和城市人口的集中。英国从粮食输出国一变而为粮食输入国。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和发展,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3、工业革命使资本的触角伸往全球各地,确保资产阶级得以“按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方资产阶级以赤裸裸的烧杀掠夺方式进行对外掠夺;工业革命开展后,资产阶级乃以商品这个“重炮”轰开闭关自守的东方国家的大门,从而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
4、工业革命变革生产关系,彻底改变旧的经济体系,革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由于小私有的大量存在,产生了一系列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相容的矛盾:生产资料分散、劳动力分散、社会财富分散, 都成为资产阶级继续改革的解决对象。
首先,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掀起圈地狂潮,完成了对小农土地的剥夺。其次,在工业革命的打击下,城乡小生产者日趋衰败,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生产造就了大批“鸟一般自由”的劳动力。使生产本身“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把固守于小土地、小手工业的劳动力变成了自由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的集中一样,也是生产领域变革的直接结果。批资本主义农场建立,大农业生产蓬勃发展。工业上,生产效率空前提高,产品成本和价格不断降低,廉价的价格优势逐渐提高。最后,由于机器代替了手工,分配关系也随之发生急剧的变化。原来的小生产者现在除了从出卖自己劳动力所获无几外,再也不能分享任何社会财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两极愈来愈明显了。)
5、工业革命加强了资本驾驭和控制劳动的权力,提供了资本剥削和压榨劳动的手段。
(紧接着(四)中提到的局面,由于小生产被工业大生产所排挤,绝大多数小农,小手工业者沦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并且,手工生产被机器生产所代替,劳动技术、劳动能力、劳动速度等的差别日渐消失,劳动力年龄的和性别的界限都被摧毁了,供过于求,失业人口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伴生现象。最后,大工业生产还可以使工人服从机器的连续的、划一的运动,造成了最严格的纪律,这样,资本就可以运用这“文明的、精巧的剥削手段”,加快机器的运转速度,扩大对工人的剥削量。)
综上所述,在这一时期,工业革命从物质上和经济基础上保证了“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它把资产阶级革命深化了,把工业资产阶级提高到统治首位,自由资本主义风行一时,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终于大厦落成。
(五)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在资本主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逐渐社会化时,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席卷资本主义各国,技术迭代迅速加快,企业间竞争加剧,少数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挤垮技术落后的企业,随着生产与资本的不断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大资本拥有更高效率的劳动生产率,便能战胜更多小资本,进一步垄断,形成了对于垄断的“正反馈调节”。随着垄断的加紧,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各自保证利益,大资本大企业就会联合起来,形成垄断组织。
  • 19世纪70年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推动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少数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挤垮大量技术落后的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垄断。
  • 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
  • 垄断最初产生在流通领域,如卡特尔,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后来又深入到生产领域,产生托拉斯等垄断组织。
  • 大量的社会财富也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里。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垄断组织
私人垄断对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影响
  •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19世纪70年代,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生产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例如:垄断组织的出现,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托拉斯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 干预国家政治,推动殖民扩张。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方国家已经存在少量国有和半国有企业。一些国家为准备战争,用国家投资或国有化方式发展军工。国家垄断资本的萌芽形式初步产生。这种国有化措施带有非常态的,军事化的性质,被列宁称为“军事国垄资”。随着战时经济管制的结束,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弱。
  • 其后,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则表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单靠私人资本的力量和市场价格机制不能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转。为了维护经济的正常运转,国家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
  • 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各种经济管制制度,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调节。(比如罗斯福新政。以及德、日的统制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家政权与资本家私人资本结合,代表资本家的利益,由国家掌控和运行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变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是?
(一)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变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经过查阅资料,我们将资本主义社会变化的内在动力(注意是内在动力,不是直接动力)归纳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具体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度之间的矛盾。
那它是如何推动的?经济社会实践表明,生产力必然朝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却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度为核心。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力朝向社会化方向越是发展,越是要求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全面所有;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发展,越是强化资本主义所有制,即越是导致生产资料愈发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这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不断要求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变化与变革,从自由竞争到私人垄断再到国家垄断都是如此。
(为什么不讲前两个阶段即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主义建立阶段?因为这两个阶段都不属于真正地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在那时资产阶级并没有立即建立起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力,它们沿用的还是封建社会母体内成长起来的现存的社会生产力,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二)为什么是?
(1)从原理上分析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依据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断生成与被取代的自然历史过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这一根本观点进行了集中阐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要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也就是说,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从根本上决定了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了各种社会矛盾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变,决定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2)从实际过程中分析
1、第一次局部调整——从自由竞争到私人垄断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愈发社会化,具体表现在技术迭代迅速加快,企业间竞争加剧,技术先进的企业必然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为了无止境地追求剩余价值,之前的工人已经不够压榨了,自由竞争时期股份公司的生产社会化的形式显得不足。于是,生产和资本开始被少数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吸走,垄断就开始了,正如恩格斯所说 , “在每个国家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一个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甚至有些部门的全部生产都会集中到一个大垄断组织手中。这种非垄断的股份资本到私人垄断资本的转变,亦即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转变。
列宁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科学分析。“量转化为质,发达的资本主义转化为帝国主义。”这种部分质变的具体表现是 :
(1)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
(2)垄断资本家的所有制代替了一般股份资本的占有形式
(3)垄断资本家生产的目的不是要获得自由竞争时期的那种平均利润、超额利润,而是要攫取垄断高额利润
(4)在“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2、第二次局部调整——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私人垄断资本与社会化大生产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以致严重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在客观上推动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为了缓和私人垄断资本和生产社会化的愈发尖锐的矛盾,减少周期性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大危害,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平稳运行,资本主义开始加强国家政权对于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形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后,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愈发尖锐,两极分化、经济危机愈发严重。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加强对劳动者的剥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终在资本主义世界广泛建立起来。
例如:①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交战国的政府就借助国家的力量扩军备战,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统治和管理,对全部生产实行最严格的统计和监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此得以产生。
②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运行,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④1939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实行全面统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更迅速、更普遍的发展,国家干预深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最终得以确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分工迅速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垄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了维护和巩固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要作局部的调整和变革,客观上要求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建设基础设施,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服务。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物质财富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使资本主义社会经常为经济的剧烈波动乃至经济危机所困扰。危机的发展和加深,靠私人资本的力量根本难以应付,这就要求借助国家的力量以及政府的各种反危机措施来对付危机,消除危机带来的影响。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资本通过制定垄断价格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收入分配和财产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化,而这势必引起社会的不安定,进而危及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稳固。为了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缓和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也介人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进行私人垄断资本所不可能承担的调节利益再分配的活动。)
(三)总结
可以看出,从原理上分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依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决定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从实际过程中分析,无论是由自由竞争到私人垄断、由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新变化,都是当生产社会化程度、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度之间矛盾尖锐的时候,资本主义为了维持其统治,继续剥削劳动者,于是调整其制度以及形式,从集中垄断到国家的介入和干预,从而使资本主义社会发生阶段性变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验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度之间的矛盾运动,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就是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变化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