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9.18)

Tags
课堂笔记

永恒的过去式

当我们谈论一个事物的本质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谈论它的过去。不是“it is”或者“it will be”,而是“it was”
每一刻的不稳定都是随时的过去
将来是持续在可能性中的存在,充满着焦虑和盼望
人的本质是过去,是人类曾经是的东西
都是从过去来谈论现在,过去构成了真正的自己
任何将来都会成为现在,任何现在都会成为过去,过去没有真正的过去
任何过去,只有被唤醒,成为当下的记忆,才能有意义
纯粹的过去是没有过去的,只有投影到现在的过去才有意义
“现在”的意义并不是因为现在,而是因为过去,以及将要过去的将来
文学是时间性特别敏感的
柏拉图:人的灵魂是不朽的,过去带着自己穿越千年的未来

自我

任何工具性的东西,都是异化的
哲学三大研究对象:上帝、人、世界
世界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世界是不能作为自我的,世界只是使用对象,世界的本质是虚无,人应该是主导世界的
上帝
奥古斯丁:上帝创造了人
自然神论:洛克(经验主义者,英美文明的奠基者,人因为自由而平等,自由高于平等,任何一个人都有相同的自由)、斯多亚学派(一切都是自然决定的,都受到自然的限制,是必然性的原理,称为命运/神谕,任何人都没办法抗衡这个必然性,在这个必然性下有充分的自由)
人只可能是目的,而不可能是工具(纳粹:把人看作是工具,成为人类文明灾难的根源,成为限制自由的开始)
邪恶就是对于秩序的颠覆
秩序是要符合理性原则的,真正的理性是目的理性而不是工具理性,是以至善为目的的
当自己能够成为自己的时候,就是文明的

文学

文学家都是焦虑不安的,能感觉到世界一点微妙的变化
经历不稳定性是思想的根源,文学家对于生活有很多经验,是善于生活的人
王国维:可爱的而不可信,可信的而不可爱,人的不稳定性是随时存在的
挑战、不稳定性、走入未来的可能性会唤醒自己

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之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的果实更加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他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的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谈话对象:上帝(无神论者姑且理解为崇高的东西)(谈话对象决定了谈话的内容/深度/意义,一个思想者很少谈话,谈话是和超越者谈话)
是时候了:语气短促庄重,有一种音乐节奏,甚至有种命令的意味,这种交流包含着诗人的急迫性和力量感,对于存在的渴望
夏日盛极一时:从夏天开始,夏天曾经是那么不可一世,终于过去了,诗歌的情感十分丰盈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之上:命令式的口吻,体现诗人情感的力量;上帝的影子定义了万物的方位(柏拉图:万物是永恒不变的理念的投影,理念这个本源不随万物变化),人的意义来源于崇高的东西;最深邃的是一、最难的也是合一,一是最重要的。希腊哲学在讨论一和多的关系。
让风吹过牧场:把这个力量传递到自然的力量上,与上句对位(阴影和风、日晷和牧场),这种呼应形成因果,构成无形和有形的关系和时空的拓展,由近及远,意象不断推开
让枝头的果实更加饱满...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一层层递进,生命不仅是酿造,而是创造,平庸就是让社会塑造自己,而不是自己去创造
创造自我,超越社会束缚,超越必然性,超越命运

定义者与支点

崇高感是让人优雅起来的东西,保持了自己存在的尺度(颜回、苏格拉底等)
现在的人不是缺乏知识,而是缺乏意义
这种意义,就是本源的投影
本源的观念:是万物的根源,在万物之中(把自己投影在万物之中),但是自己没有本源
哲学就在一直追逐本源,是为了意义的生成,这个意义是以真理的面貌出现的
真理:去除遮盖物(alethia),让事情本身显示出来(就是自然,是生长起来,这种生长靠的就是知识的自由,是乐智,是知性的快乐),而不是制造真理

灵魂的风暴

知性是相对于感觉的,世界是通过感觉附着于身上的
但是世界是被动性的东西,当灵魂被世界的感觉充满时,灵魂就是变低了,不会仰望星空,只会去寻找符合自己感觉的东西,这就是失去了方向
我像一面旗帜
被空旷包围
我感到阵阵来风
我必须承受
下面的一切还没有动静
门轻关,烟囱无声
窗不动,尘土还很厚重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安静是暴风的力量,有冲突感,摆脱冲突感就会经历灵魂的风暴,因此,诗人认出风暴十分激动。
人是形而上学的存在,人可以不为吃的东西而死,人经历的风暴就在于此,为了知性(知性与感性的巨大冲突)
颜回、苏格拉底等
(做学问就是享受推理的快乐,越是有超出自然性的东西,生活就越能接近那种崇高的东西)
诗歌非常能触及灵魂方向的转换,就像柏拉图的哲学一样。
时刻与有目的性的东西打交道,才叫遇见了理性。
任何压力都来自于平庸,而不是来自于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