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
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medium),对植物的胚胎、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完整植株的技术。
由于培养的植物材料已脱离了母体,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plant culture in vitro)
2、外植体(explant):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使用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等。
3、无菌操作(Asepsis):
是进行组织培养的基本要求,它是指使培养器皿、器械、培养基和外植体等处于无真菌、细菌、病毒等有害生物状态,以保证外植体在培养皿中正常增殖、生长和发育。
4、初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将外植体接种后的第一次培养。
5、继代培养(subculture culture):外植体或培养物培养一段时间后,为了防止培养的细胞老化,或者培养基养分利用完而造成营养不良及代谢物积累毒害的影响,或改变培养物增殖、生长、分化的方式,及时将其转到新鲜培养基,继续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增殖、生长、分化乃至长成完整植株。
6、液体培养(submerged culture):把植物细胞或者植物体的一部分置于液体培养基中,不断震荡,使之均匀地在悬浊液中发育的一种培养方法。
7、固体培养(solid culture):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明胶等凝固剂使培养基呈固体状态的培养。
8、母液(stock solution)是指,把培养基中的各种大量元素用量扩大10倍,微量元素、有机元素和激素等用量扩大100倍,分别或混合溶解制成浓缩液。
9、植物细胞全能性(Cellular Totipotency):是指任何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特定环境下能进行表达,产生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
10、胚状体(embryoid):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离体培养的细胞、组织、器官也产生类似胚的结构,其形成也经历一个类似胚胎的发生和发育的过程,这种类似胚的结构称为胚状体(不定胚、无性胚)。
11、植物干细胞(plant stem cell):指位于植物分生组织固有的未分化细胞 ,具有自我更新和再生能力
12、形态发生(形态建成):生物个体发育或再生过程中,有机体及其器官形态结构的形成过程。
1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是指已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其细胞被诱导改变原有的发育途径,逐步失去原有的分化状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性细胞的过程。
1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
再分化是指脱分化的分生细胞重新恢复细胞分化能力,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形成完整植株。再分化的过程,有时也简称分化 (differentiation)。
15、愈伤组织(callus)
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织培养中,则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16、植物通过间接胚胎发生(Indirect embryogenesis),经历五个阶段:1)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2)体细胞胚胎诱导3)体细胞胚胎早期分化发育4)体细胞胚胎成熟5)体细胞胚胎萌发和成苗。
17、直接胚胎发生(Direct embryogenesis):指从外植体某些部位的胚性细胞直接诱导分化出体细胞胚。
18、植物器官培养(plant organ culture):是指对植物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或器官原基,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19、外植体的灭菌(sterilization):杀菌并保护外植体
20、植物茎尖培养(stem tip culture、meristem culture)是指对植物顶端的原分生组织和它衍生的分生组织的培养。茎尖是组织培养中用得最多的一个取材部位。
21、微茎尖(meristem):带有1-2个叶原基的生长锥,其长度不超过0.5 mm。
普通茎尖(shoot tip):较大的茎尖(如几mm到几十mm)、芽尖及侧芽。
22、植物种子培养:指受精后发育不全的未成熟种子(胚拯救)与发育完全的成熟种子(获得无菌苗)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23、单倍体(haploid):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组成的细胞或个体
24、双单倍体(DH):对单倍体进行基因组加倍获得的纯合DH群体
25、花药和花粉培养(anther and pollen culture)都指在合成的培养基上,改变花粉的发育途径,使其不形成配子,而像体细胞一样进行分裂、分化,最终发育成完整植株。
26、看护培养(Nurse Culture)
将亲本的愈伤组织或高密度的悬浮细胞同低密度一起培养,以促进低密度细胞生长分裂的培养方法。
27、植物胚胎培养(Embryo Culture):是指对植物的胚、子房、胚珠和胚乳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8、胚乳培养(Endosperm culture)是指将胚乳组织从母体上分离出来,通过离体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9、植物离体授粉是指将未授粉的胚珠或子房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无菌培养,并以一定的方式授以无菌花粉,使之在试管内实现受精的技术,又称离体受精(fertilization in vitro)或试管受精(test tube fertilization)。
30、原生质体(Protoplast)是指:植物细胞中除去细胞壁的裸露部分。
31、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原生质体融合;经培养获得具有双亲全部(或部分)遗传物质的后代的方法,也称为体细胞杂交。
32、细胞质工程(cytoplasmic engineering):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细胞质与细胞核分开 再进行不同细胞间核质的重新组合,重建成新细胞。
33、褐化
是指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和培养材料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34、玻璃化
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经常会出现“玻璃苗”,即试管苗生长异常,叶、嫩茎呈透明或半透明水浸状,整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伸,叶片仅有海绵组织,没有功能性气孔,脆弱易碎。
35、微体嫁接脱毒(micrografting)
把极小的茎尖(<0.2 mm)作为接穗,嫁接到无菌实生砧木上(实生苗通常不带毒),继续进行试管培养,愈合成为完整的植株。
36、器官形成 (organogenesis):愈伤组织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
37、体细胞胚胎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在愈伤组织的表面或内部形成类似于合子胚的结构,即胚状体 (embryoid)。
38、植物快繁,又称植物离体繁殖(propagation in vitro)、植物微繁(micropropagation):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在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方法。
39、植物细胞培养:将植物单细胞或细胞团直接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一种培养方式。
40、单细胞培养
对分离得到的单个细胞进行培养,诱导其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团,再通过细胞分化形成芽、根等器官或胚状体,直至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41、植板效率:成细胞团的细胞数占植板细胞总数的百分数,能衡量细胞培养效果
42、细胞的悬浮培养
指将游离的单细胞或细胞团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43、体细胞无性系 (somaclone)
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所产生的再生植株统称为体细胞无性系,由细胞培养所获得的再生植株。
44、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 variation)
在培养阶段发生变异,进而导致再生植株亦发生遗传改变的现象。即体细胞无性系植株所表现出来的变异。广泛存在于各种再生途径(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和器官发生途径)。
45、种质(germplasm):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
46、植物种质离体保存:指对离体培养的小植株、器官、组织或细胞等,采用限制、延缓或停止其生长的方法进行保存,需要时可恢复其生长,并能再生完整植株。
47、植物表达载体(plant expression vector)是指携带目的外源基因进入植物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媒介,又称工程载体。
48、活体受体(in vivo inoculation):在活体条件下给受体植物造成创伤,用携带外源基因的农杆菌感染植株伤口,使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