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秩序展示

Tags
课堂分享
第二十四章45-第三十八章71:上帝使人从短暂转向永恒的方法。
权威(45-51) 理性(52-71)
权威 (45)在时间上权威先于理性 灵魂的治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权威和理性 权威需要信念,并为人预备理性;理性令人走向理解和知识。 理性和权威并非完全分离,当真理清楚明白地为人所知时,必定拥有最高的权威 居于短暂事物之中,时间上会优先考虑权威去治疗灵魂。 努力去认识不可能带给我们知识的事物(?)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不必要地依赖属肉体的形式。(?)
(46)权威属于那些呼吁我们崇拜独一上帝的人,因为一是最高的 神意不仅眷顾个体,而且眷顾整个人类。对人类的眷顾,希望通过历史和预言传递下去 应当跟从那些召我们崇拜独一上帝的人 数的序列始于一,即使崇拜多神的人也认为有一位统治万物的上帝,因此必须跟从那些主张独一的至高上帝是唯一的真上帝且是唯一崇拜对象的人。 自然界:有更大的权威,万物都被统而为一 人类社会:乌合之众太弱小了,没有力量,除非通过统一观点形成整体 宗教:更应相信那些号召统一的人,他们是更大的权威
(47)教会初期神迹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不是 必须考虑人们关于崇拜独一上帝所产生的分歧 我们没必要跟从可见的神迹,那只是祖先在信仰上处于从短暂事物走向永恒事物的阶段 一方面不允许那样的神迹继续存在于我们的时代,免得心灵总是寻求可见之物;在对那些新奇事物习以为常之后,人们就会冷漠也不再跟从 另一方面,只有少数人见过神迹,但足以说服所有人跟从他们,问题就是在还没有人能够用理性推论神圣事物之前如何先让百姓相信。 没有哪个人的权威能置于纯洁灵魂的、能够获得纯净真理的理性之上。 骄傲也会使人没法认识真理。 如果在人获得完全之前不曾有过此类种种对手,人也就不会如此热切地寻求真理。
(48)个体自然生命的五个阶段 “旧人”“外面的人或者属土的人”:生活在身体里、欲求短暂事物的人的一生 只能获得通常所说的幸福,也没法管理好人民。即使是这样,也有它自身的一种美(?) 结局是死,并且是有罪的人 1、 婴儿时期:基本上在接受身体上的营养,但长大后完全遗忘这一时期 2、 儿童时期:开始有一些记忆 3、 青年时期:本性让我们怀胎生子,为人父母 4、 鼎盛时期:必须参与公共事务,归在律法之下;罪包括行恶与不顺从,受到更严格的禁止,但也引发更加可怕的情欲,使罪加倍 5、 老年时期:劣势阶段,终于得到点平安,但苍白虚弱,易受疾病侵袭,最终走向死亡
(49)灵性生命的七个阶段,即脱去“旧人”,穿上“新人” “旧人”是都会经历的生活阶段,但是之后有人在内心里获得重生,有了属灵力量,智慧也增长,于是征服“旧人”,把他治死,使他服从于天上的律,直到肉身死亡后整个人得到复原。 “新人”“里面的人和属天的人”:结局不是死而是永生,是公义的人,属灵的年龄不是根据岁月计算,而是根据他的灵性长进。 1、 丰富的历史故事通过例子教导他 2、 忘掉了人事,倾心于神事,不再囿于属人的权威,而是使用理性一步步努力到达最高的不变之法 3、 充满自信地将属肉体的欲求与强大的理性结合,在内心里喜悦这种结合的甜美,当灵魂和理智结合成贞洁的联盟,此时还没有行义的冲动;虽然没有人禁止罪,他也不以犯罪为乐 4、 行为更加坚定,已经长大成人,预备承受并战胜一切逼迫与风浪 5、 拥有彻底的平安与安宁,生活在至高无上、不可言喻的智慧之中 6、 完全转变为永生,彻底忘却此生,获得按照上帝形象造的完全 7、 永恒的安息和永恒的福祉 (50)从亚当到最后审判的世界历史;人分为两类,重生者和不义者;他们最后的命运 两种生命的关系:一个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是旧人,但没有人能在今生完全作为新人生活 生命必须从旧人开始,必然会有过着旧人生活的阶段 整个人类的生命分为两类:不敬虔者,始终带有属土的人的形状;献身于独一上帝的人,从亚当到施洗约翰是旧人阶段,历史是旧约,是新人、新约以及所应许的天上之国的预像,审判之后旧人灭绝。 两类人都要复活,敬虔的人会改变,“旧人”转变为“新人”;不敬虔的人,复活后不会改变,而是进入第二次死。 两类人是共生的,通过对比人们会更加热切寻求完全。 (51)上帝教育人类的经世计划:在以色列和在教会 属土的民中有人配得内在人的光照,这种人能为自己时代的人类提供帮助,众族长和先知就是这种人。 在新人的时代,伟大而属灵的人用大量奶喂养虚弱而渴求的大众,用饭喂养极少数有智慧的人。对基督的婴孩、属肉体和属灵魂的新人有所保留,对完全的人讲智慧。他们不求虚妄的荣誉和空洞的赞美,只求对那些今生值得与之交往的人有好处 人们如果不是怀着纯洁的爱去帮助比他低的人知道并领会上帝的恩典,就没法从比他高的人那里得到相同的帮助
理性 (52)生命高于无生命
生命本性高于身体,因为它赋予了身体以生命 没有生命,一个物体不会被认为具有多少价值 任何有生命的实体都比任何无生命的实体更优越 (53)理性高于生命 非理性的动物也有生命和感觉。 因此人的灵魂中,最优秀的不是感知可感事物的部分,而是判断可感事物的部分 对事物的判断不属于只有感知觉的生命,而是属于具有理性推理能力的生命 判断者高于被判断者。 生命的理性不仅判断可感事物,也判断感官本身。 有理性的生命高于能感知的生命高于身体。(视觉错觉为例)
(54-58)高于理性的是理想的世界;真理、永恒法、上帝 理性是可变的,越是分有某种技艺或训练或智慧,就越是熟练,判断得就越好。 技艺:不是根据经验可观察到的东西,而是理性探查发现的东西。 判断的能力要比通俗的技艺优越得多,通俗的技艺就是对我们经验过的、曾给予我们愉悦事物的记忆、加上某种熟练的身体活动。(举了窗放置的例子) 所有技艺中,让人产生愉悦的是对称,它保持事物的统一,使所有事物具有美感 对称要求统一和相同(相似),同类各部分是通过相似而统一,不同类各部分是按等级排列统一。 真正的相同和相似,真正的最初的一,没法看见也没法通过感官感知,而是通过心灵的认知 一切感官看来美的事物,不论是自然还是技艺制造的,都有一种空间上或者时间上的美,比如身体及其运动。 但是只有心灵借助感官的中介对形体美做出判断才能知道,统一和相同是不会延展变化的。 运动和空间形状都根据同一准则即不变的相同来判断,这一准则在权力和能力上比运动和空间形状大,在时空意义上不大不小。这一准则是真理,是上帝。 人的心灵虽然获得看见这个准则的能力,但也会迷失偏离,所以这个准则高于心灵。 上帝是不变的真理,是一切技艺的准则。 灵魂不可能靠自己判断,它据以判断的事物比它更高,因此理性灵魂根据真理判断。 坚持真理时,只有真理判断我们。 父不判断真理,真理与父同等。 准则就是他据以判断万物但是没有人能判断他的事物 正确知道、看到并不是判断,判断更加深入。 (59-64)使人超越感性认知的困难 形式或者物体都拥有一的痕迹;任何物体都不可能获得它所追求的一,因为必然拥有被空间分隔的部分,事物离一相当遥远。 因此如果我们要看见真正的一,只能靠心眼,由心灵认知,这种判断方式不受空间限制,是以权能形式存在。 有形事物的误导是因为与一非常相似还是它们完全没有获得一而去蒙骗人 如果模仿了一而获得一,那就会完全等同于它们模仿的一,这样两者就没有区别,也就没有蒙骗(?) 没有意愿就不是蒙骗,而是引发错误。 区别在于:每个骗人者都有欺骗的意愿,不论别人信还是不信;但错误可以是没有骗人动机的人引发的。 眼睛本身并不会导致错误,只不过我们需要通过心灵去判断。 因此,心灵不能转向有形事物,眼睛不能转向上帝,不能是知道属肉体事物而看见属灵事物,而是看见属肉体事物而知道属灵事物。这种谬误就是,不能在最低事物中寻求最高事物,也不得恨恶最低事物。 每个有形的物体是真实的物体,却是虚假的一,因为它不是至高的一,没有完全与一相同。 但是物体需要包含一定程度的一。这个一是由至高的一来的。 心里的想象与幻觉是虚假的,它是不能被认知的。那为什么会发现心里有幻觉?就是因为有真理,让你知道这些想像不是真的。 一是万物中最单纯的事物,所以我们要用最单纯的心去寻求。 幻影会阻碍我们看见一,因此不能让心灵变得不安不幸,要呼唤心灵休息,这样才能让心灵做我们所爱东西的主人,掌控他们,而不是被幻影掌控。 上帝的道就是真理,它是完全的一,当然我们也认可在模仿那个一的有形事物,不认可离开一而走向对立面、与一不相似的事物。 谬误是因为事物不能完全获得一,而真理就是能真实地显明一的事物,是一的道和光。 真理是一切真实事物的形式。 事物和感官都不会欺骗我们,谬误和罪的产生是由于抛弃或者忽视了真理本身。 (68-70)于是就有偶像崇拜,更糟糕的是,对恶习的崇拜 罪人不敬虔的源头就是违背上帝的诫命,崇拜可见世界,崇拜造物界。 还有一种更坏更低的偶像崇拜就是崇拜自己的幻影,他们保留自己的恶习,是三类欲望的奴隶——对快乐的欲望,对出人头地的欲望,对新奇娱乐的欲望,即情欲、骄傲、好奇。 肉体的情欲指那些爱低级享乐的人,眼目的情欲指好奇的人,今生的骄傲指骄傲的人。 (71)基督所受的三次试探表明如何战胜恶习 以上帝的道作为内在食粮(情欲),顺服于独一上帝(骄傲),依恋不变真理的永恒景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