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的主题是人的堕落与救赎。
第21至第25段落的主要内容是灵魂因悖逆陷入物质性事物中,成为“属肉的”。借着上帝的恩典它可以回归上帝。即使身体也可以复兴。事物在多大程度上的存在性变少了,它就在多大程度上死了。身体比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性要少,因而身体更受制于死,因此也更靠近虚无。生命如果以身体的快乐为乐,忽视上帝,就趋向虚无,那就是罪恶。这样,生命就成了属肉体的和属土的,它也由此被称为肉体和泥土。
如果灵魂在人的生命赛场上克服欲望,并且相信上帝的恩典使它有能力克服欲望;如果它一心一意侍奉上帝,它必然得以恢复,从可变的杂多回到不变的一。由此导致的结果必将是,身体死后,它将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顺序中恢复到最初的稳定。它将自己的稳定归于灵魂,而灵魂的稳定在于上帝。因此,借着上帝的恩赐,不仅领受它的灵魂变得健全、平安和圣洁,而且身体也必然恢复生机,并得到完全洁净。
第27段落的主要内容是罪是自愿的,因而对它的惩罚,包括道德上的无能,是公正的。但是得救是可能的。罪完全是一种意愿的罪,所以如果不是出于意愿的,那就根本不能是罪。若不是自愿做的,就没有犯罪,或者不承认有罪。灵魂犯了罪,可以通过忏悔得到改正,悔改者可以得到宽恕,或者死不悔改的人必受到上帝公正之法的定罪。
第29段落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罪的惩罚教导我们复原。 我们既然被低级事物的好和甜美蒙骗,就应当通过严厉的惩罚之苦得到教训。在上帝的引导下,有良善意志的人能够将此生中的种种困窘转化为勇敢的锤炼。在大量的享乐和暂时的繁华中,他可能接受并加强节制。在诱惑中他会更加审慎,使自己不仅不陷入诱惑,还可能变得更加警醒,对真理的爱变得更加热切。
第30段的主要内容是基督荣耀了人性,因为他为使它自由而穿戴了它。上帝为人类的好而表现出的慈爱,莫过于他的智慧本身,也就是与父同一实体、同为永恒的独生子,俯就接受完全的人性,“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由此他向属肉体的人表明,他们虽然被交托给身体感官,不能用理智看见真理,但在众生中人性仍然拥有多么高贵的地位,因为他不只是向他们显现出来,而且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显现。披戴我们的人性也是为了使它得到释放。
第31至第34段承接上段的内容,讲述了基督理性教导完全的生命,并为此确立榜样。 凡是人们不当地渴望拥有的,他都毫不需要,并由此使它们变得无足轻重。凡是人们努力避开从而脱离对真理之寻求的,他都承受,从而使它们丧失对我们的控制能力。人们之所以犯罪,不外乎两种情形:或者寻求他所鄙弃的,或者避开他所承受的。理性教导是旧约和新约共同关注的。对于一部分教义,它开宗明义,公开教导;另一部分则通过语言、行为和礼仪中的比喻教导。
第35至第41段讲述了罪就是爱低级的而不是高级的好,它的原因在于造物的可变性以及对上帝命令的违背。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一章围绕罪的内容及其原因展开。第十八章首先解释了造物可变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是至高存在的,他们是由至高存在的上帝创造的,因而造物低于创造他们的主。第十九章讲述了能败坏的事物是善,但不是至善。唯有上帝是至善,而灵魂由上帝创造,灵魂存在的本身是善的,但是可败坏的,由此引出第二十章的内容:灵魂的败坏从哪里来?理性灵魂最大的败坏就是意愿做最高的、最内在的真理禁止做的事,即违背上帝的命令。灵魂的败坏产生于它自己的行为,行为和遭受与实体毫无关系。但有形造物所产生的虚幻的影像使人误以为通过不确定的感官认知的物质对象就是最高的形式,而事实上它是最低的形式。在这一部分的论述中,作者用光、水、酒、蜜和金银等实物比喻人类的情欲,指出败坏的灵魂在努力超越世界的同时仍然携带着眼目的情欲。而这一切之所以是恶的,在于有形造物的可变性,它们所带来的快乐既不能持久,也不能令人满足,反而产生痛苦的忧伤。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罪就是爱低级的而不是高级的好,即爱可变的有形造物而忽视了上帝的理念。
第42段针对上一部分内容作出补充,指出短暂的事物中也有美,比如一首诗中。并不是短暂的就是恶。一句诗本身是美的,尽管它是短暂的。但是诗句的美更多的是源于它背后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持续沉淀的作诗的艺术,它的美是由不可计量的数量组成的。
第43和第44段是对之前内容的总结升华。第43段讲述了在历史中也同样,只是我们作为历史的一部分介入历史之中,不可能看到它的整体。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以诗歌为例,指出没有希望始终只听一个单一的音节的听诗者,却有很多忽略时间的整个顺序来思考历史事件的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人,是因为无法摆脱对流逝之物的迷恋。而对宇宙的调整和管理是为了防止我们被事物的影子欺骗,偏离事物本身。
第44段讲述了历史是一个净化的过程,是为义人的得救,不义者的最后审判而设的。宇宙不会因为灵魂的罪和惩罚而遭受任何残缺。洁净了整个罪并顺服于上帝的理性实体管辖其他顺服于它的事物。但犯了罪的理性实体被安排在与它相适应的地方,好叫万物都显为荣耀,因为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统治着。被造宇宙的美之所以没有任何瑕疵,原因在于三者:罪人被定罪,义人得证明,有福者得完全。
第三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下面是第四部分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