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也就是何是第一性的问题(唯物、唯心)
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知、不可知)
(二)哲学的物质
(1)旧唯物主义的两种形态及其局限性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某一种物质(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局限性: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
局限性:不能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
- 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消极的理解,强调要从能动的实践出发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
- 恩格斯对物质概念作了初步概括——从物的总和中抽象出物质概念
- 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人类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物质概念上的重大变革是:通过实践的发现揭示了社会存在,克服旧唯物主义将物质概念局限在自然领域的缺陷。
(3)物质范畴的共同特性
客观实在性
(4)理论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定义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中把握和规定物质,这种客观实在性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指明了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意识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所以它不能成为世界的本原。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论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物质的存在方式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
-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以及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3)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
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于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
(1)意识的起源
-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意识的本质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 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 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意识具有创造性;
- 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构造现实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正确理解社会历史领域中主体选择和社会历史趋势的关系
- 社会历史趋向指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必然性;
- 主题选择指的是社会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
- 只是扩展: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而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 无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 机器语言: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而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无论是自在自然还是人化自然,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二)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
- 人类社会的自然基础是物质的
-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 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物质的
-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三)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
-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特殊存在;
-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意识的作用: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四)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意义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石;
- 它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它有助于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