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第二章矿物质复习

Tags

一、风化作用

(一)概念

岩石在地表受到种种外力作用,逐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的过程

(二)分类

(1)物理风化作用

  • 使岩石产生物理变化而成为碎屑状态的过程
  • 特点是成分未变
  • 主要是温度引起
  • 产物较粗,砂砾石砾多,养分不易释放

(2)化学风化作用

  • 水和空气(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参与的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
  • 特点是破碎成胶体状微粒,原生矿物成分改变,产生地表条件下比较稳定的次生矿物
  • 养分释放较多
  • 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水解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 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
  • 有生物参与的风化过程,既有物理风化又有化学风化
  • 根系的挤压
  • 地衣苔藓保蓄水分,加强化学风化
  • 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有机酸,分解矿物

(4)比较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和化学变化
参与
温度
水和空气(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成分变化
不改变
改变,产生次生矿物
改变
养分释放

二、矿物组成来源

(一)原生矿物

  • 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岩浆岩是主要来源;
  • 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
  • 比如石英、长石、云母

(二)次生矿物

  • 在风化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 比如高岭石、蒙脱石、氧化铝等

三、母质

(一)成土母质

矿物岩石经过各种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疏松多孔体

(二)与岩石/土壤的区别

(1)与岩石相比

颗粒小,表面积增大,颗粒间多孔隙、疏松,有一定透水性、通气性以及吸附性能;可释放少量矿质养分、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

(2)与土壤相比

缺乏养分,不含氮、碳,通气性和蓄水性不能同时解决

(三)母质类型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四)土壤形成过程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四、粒级

(一)概念

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性质,将其分为若干组,成为土壤粒级或粒组。

(二)分类标准

  • 国际制、卡庆斯基制都把土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粒(粉砂)和粘粒
  • 国际制十进位,分级少易记,人为因素突出(2、0.2、0.02、0.002)
  • 卡庆斯基制先粗分成石砾、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

(三)性质

从石砾到粘粒:
原生矿物比例不断下降,粘粒主要是次生粘土矿物;
二氧化硅含量下降,其他氧化物含量上升,养分含量逐渐增加;
透水性下降,可塑性、胀缩性、吸湿力、保肥力、粘结力较差。

五、颗粒组成(土壤质地)

(一)概念

颗粒组成:土壤各粒级的百分含量,或称砂粘程度、机械组成。
质地类别: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把土壤分为若干类别

(二)分类标准

(1)国际制分类依据

按照砂粒、粉粒、粘粒的百分含量分类,其中以粘粒含量为主要标准,分为砂土、壤土、粘壤土和粘土,4类12种

(2)卡庆斯基制分类依据

物理性粘粒(<0.01mm)或物理性砂粒(1-0.01mm)的相对含量;土壤类型的差别

六、不同质地土壤与肥力的关系

(一)砂质土:以砂土为代表

  • 水分:透水性强、排水通畅;不易保水;不易回润表土
  • 空气:通气良好,有机质分解迅速
  • 热量:热容量小,温度易升易降;早春升温快,称为“热性土”
  • 养分:石英为主,养分少;保肥性差;少施肥,勤施肥;肥效前劲大而后劲不足。“少施肥、一把草,多施肥、立即倒”
  • 耕性:松散易耕,易耕期长
  • 利用:不宜种水稻,宜种花生、薯类和瓜类

(二)壤质土

  • 砂粒、粘粒配比比较恰当;
  • 养分含量丰富,保水保肥性和供水供肥性强,耕性较好
  • 以砂质土和粘质土做比较,壤质土介于二者之间,是理想的土壤
  • 利用:适合种植各种作物

(三)粘质土:粘土和粘壤土等

  • 水分:透水性差,内部排水满
  • 空气:通气性差,有机质分解缓慢
  • 热量:热容量大,升温降温都很慢;称为“冷性土”
  • 养分:矿质营养丰富,与粘粒含量成正相关;保肥性强,肥劲长
  • 耕性:耕作费力,宜耕期短
  • 利用:宜种禾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七、粘粒矿物

(一)概念

分布在粘粒部分的矿物
分为层状硅酸盐矿物(晶型矿物)氧化物类(有晶型的也有非晶型的)

(二)层状硅酸盐矿物

(1)基本结构特征

由两种基本结构单位(硅氧四面体、铝氧八面体)构成

1、硅氧四面体

氧原子排列成为中间有空的六角形,称为硅氧四面体,简称硅片
1.32A的孔接近K+和NH4+的大小
顶端的氧吸附氢离子

2、铝氧八面体

许多个铝八面体相互连接成片称为铝氧八面体片,简称铝片
通常上下两边的氧吸附氢离子

(2)单位晶片

1、1:1型单位晶层

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具有六角形空穴的氧原子层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2、2:1型单位晶层

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3、2:1:1型单位晶层

可以看作是2:1型。
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水铝片)。
由两个硅片,1个铝片,1个镁片(或铝片)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3)同晶替代

在矿物形成时,晶格中的某离子被别的大小相近、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所取代,而其晶格外型不变的现象。
2:1和2:1:1型更多。
低价取代高价较多。土壤容易带上负电荷。因此土壤中硝酸根比铵根更容易淋失。(CEC升高)

(4)层状硅酸盐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1、高岭石组(1:1型)

高岭石
晶层结构为1:1型;
非膨胀性:两个晶层的层面间产生了键能较强的H键,膨胀性小;
电荷数量少:电荷数量少,高岭石表面的H+可以被解离,表面带负电。CEC3-15
胶体特性较弱:外形片状,粒径较粗,只有外表面,没有内表面(太牢固了),黏着性和可塑性低
主要分布在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土壤中。

2、蒙蛭组(2:1膨胀型)

蒙脱石
晶层结构2:1
晶层之间为分子引力,胀缩性大
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现象普遍,阳离子交换量为80-120
胶体特性突出,既有外表面,又有丰富的内表面
外形片状,颗粒较小,粘着力和可塑性强
主要分布在东北的黑钙土和华北的栗钙土中

3、水化云母组(2:1非膨胀)

水云母
晶层结构2:1
无膨胀性。吸附K+,不易膨胀
电荷数量较大,CEC比蒙蛭组低,20-40
胶体特性:颗粒大小、可塑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介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
广泛分布于我国多种土壤中,尤其是华北、西北干旱地区土壤中含量很高,而南方土壤中含量很低

4、比较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