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最后修改于2021-09-13 22:28
世界上仅有3%的土壤,为我们提供了95%的食物
国际土壤年:2015年
世界土壤日:12月5日
第一节 土壤的重要性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重要基地
植物生长五大条件:光、温、水、气、肥
五大要素:日光、热量、空气、水分、养分(由土壤提供)
还有机械支撑作用
养分包括有机质、微量元素等。
2、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土壤-农业(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人类
分为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初级生产:植物生产-太阳辐射能-(光合作用)-生物化学能
次级生产:动物生产-以植物产品为原料
3、自然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连续或间断分布的土壤部分,与其他四个圈都有交集
(比如在土壤中会由于生物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由于厌氧环境产生甲烷)
土壤主要由岩石风化而成。
4、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的关键之处在于:人类消耗的约80%以上热量、75%蛋白质、大部分纤维都直接来自土壤
我国土壤资源总量虽然大,但是人均资源少,人均耕地面积少、减少快,由于砂化、侵蚀、盐碱化、污染、肥力退化导致土壤的质量也在下降
珍贵:1cm厚的土壤,需要3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建立或者恢复
土壤的自然经济特点
土壤资源的再生性和质量的可变性
数量的有限性
空间分布的固定性(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
与母岩、生物、气候、地形和陆地年龄等有关。
保护土壤
1、减少或者避免使用一次性物品,少用塑料袋、不使用无法降解的塑料餐盒
2、低碳出行,减少温室气体/酸性、减少酸性气体排放,从而减少酸雨,减少土壤污染
3、不随意破坏表层土壤
4、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不随意丢弃电子产品、不然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第二节 土壤与土壤肥力
一、土壤
概念: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简单概念:在地球表面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体
位置:陆地表层
物理状态:疏松
土壤的本质:能够产生植物收获
二、土壤肥力
概念: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同时而又不断地满足和协调植物对水分、养料、空气和热量等的要求的能力
简单理解:协调和发展水/肥/气/热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分类一:
- 自然肥力:天生的,在自然因子(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 人工肥力:后天的,耕作熟化过程(耕作、施肥、灌溉)中发育而来的肥力
分类二:
- 有效肥力:能够当即发挥作用的,能够切实提高产量的。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一部分在当季生产中表现出来。在生产中反映出经济效果。
- 潜在肥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部分肥力无法使产量提高的,没有体现出作用的。没能在生产中反映出经济效果。
冷浸田:肥力很大,但由于排水问题导致荒废,有潜在肥力没能体现出来。因此可以做成梯田,或者改造排水系统
三、土壤生产力
概念:土壤在其土壤肥力、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的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关系: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基础/内因)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外因)所决定的
土壤生产力:内因:肥力;外因:环境
生产力高肥力一定高,但是肥力高生产力不一定高
四、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固相:有矿物质和有机质。矿物质提供矿物养分,如钾、磷、钙、镁;有机质提供氮素等养分。
液相:土壤液体。其中水分的主要作用是输送养分
气相:土壤空气。成分与大气不同。作用是提供所需的气体。